学院新闻

夏广林:氢能育人燃星火,立德铸魂育英才丨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候选人育人事迹
时间:2025-04-21

夏广林

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

       复旦大学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学院能源材料教学团队负责人,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上海市东方学者及跟踪计划,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轻合金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上海赛区优秀指导教师、复旦大学青年五四奖章、材料科学系教学新秀奖等荣誉。

       在科研领域,夏广林聚焦高密度高安全金属氢化物可逆储氢的关键技术难题,取得系统性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PNAS、Nat. Commun.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现任Journal of Alloys and Metallurgical Systems (Elsevier)等国际SCI期刊副主编。

       在教书育人方面,夏广林将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担任腾飞书院导师及材料化学专业班导师,所指导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复旦大学青年五四奖章、优秀学生标兵等荣誉,并有2人入选“卓博计划”。

育人事迹

1 以生为本,师生共进,践行科研育人理念

       作为本科生专业课的主讲教师,夏老师深知课堂教学始终是知识系统化建构的根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一名教师的基本素质。因此,夏老师积极参加各项市级和校级培训学习,培养自身的扎实学识,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争先做到为人师表。夏老师参加了“第19期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研修班”,加强在岗培训,强化岗位意识,将师德师风、学术规范等主题列为终身必修课,获得“优秀学员”称号。

       面向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和氢能产业重大需求,夏老师开设校内首个氢能领域的本科生专业课程《氢能材料与技术》,激发学生对氢能行业的研究兴趣和热情。在该课程中,他提出基于基础理论和案例分析有机融合的教学理念,并基于“课堂内容-学习方法-应用场景三维重构”的思政理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打造师生共存的深度学习场域。将价值观培育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融合,训练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原创能力,引导学生树立起科技报国的理想和为国服务的责任担当,激发了学生的上课热情。基于该课程,夏老师在复旦大学材料科学系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教学新秀奖”。

夏广林老师进行固态储氢系统外景测试

       夏老师作为主讲人参与本科生核心课程《材料化学实验》的授课,在专业课程基础之上,结合自己从事的优势专业领域,新增设“储氢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等五个必修实验,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手段提升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敢于挑战前沿技术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意识和爱国情怀。每年都有学生修完课程后主动提出加入夏老师课题组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学习和科研训练。

夏广林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储氢性能测试

2 以心育才,以行铸魂,锻造强国担当本领

       夏老师担任复旦大学本科生腾飞书院导师和材料科学系材料化学班导师,积极参加并组织材料化学教研室的思政及学科建设。他常常在工作之余与学生一对一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开展“强国追梦、铸魂育人”行动,引导学生自觉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为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贡献个人力量,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日常工作。

       夏老师曾指导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徐天进行新型储氢材料开放方向的研究,“轻松、自由、有人文关怀”的课题组氛围与严谨求真的科研态度熏陶着他。大四时徐天以专业第二名的成绩成功入选复旦首批“卓博计划”,继续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开发,并致力于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做真正实用的工作。课题组内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深厚的家国情怀给了学生广阔的成长空间,例如材化专业本科生张扬在本科期间获得2024届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毕业生、“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等荣誉,并成功入选“卓博计划”。

夏广林老师在复旦附中举办科普讲座

3 顶天立地,知行合一,传承科技报国精神

       高校始终要把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满足民生需求和社会需要摆在高校改革发展的核心位置,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而氢能是目前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氢能“制-储-输-用”产业链条中,针对氢气难以安全高密度储运的关键难题,夏广林老师长期研究高密度氢储运材料与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在领域内处于领先地位。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其中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文章近60余篇,包括PNAS、Nat. Commun.、J. Am. Chem. Soc.、Adv. Mater.等,申请专利10项,授权5项。夏广林老师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等重要科研任务,在中国材料大会等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20余次。

夏广林老师进行学术报告

       从课堂上的兴趣激发到课后的思维引领,夏老师多年来身体力行,积极为本科生答疑解惑,培养学生服务国家的责任感,主动引领本科生在课题组内开展前沿科研活动以及毕业论文工作,多次指导本科生参加创新大赛,包括腾飞书院“曦源计划”等。其中,本科生徐天在2019年初进入课题组开展氢能材料研发工作,在夏老师的激励并帮助下,他在做好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经过近一年的共同努力,他不仅获得“国家奖学金”,还入选“卓博计划”并保送至夏老师所在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迄今为止,已有12名本科生到夏老师课题组开展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其中多篇毕业论文取得A的成绩,并以共同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10 (2022) 18322;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9 (2021) 23841),还有多名毕业生前往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知名大学攻读研究生学位。

经典语录

  • 有科研热情是很好的。但是来实验室工作是一件很花时间的事情,你要多思考思考,来实验室参与科研工作你的目标是什么、你想从中收获什么、做什么事情能让你得到进步。

  • 每一个数据都要如实记录,容不得半点虚假。只有真实记录,才能从实验中总结规律,推动科学进步。

  • 结果偏离先别慌,想想哪里拐了弯。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时,不要急于否定,而要回顾整个思考过程,寻找思维偏差点。我们需要在科研中保持思考,从失败中汲取经验,获得成长。

学生荐语

1.温尊弋

       夏老师是一位平易近人、为学生着想的老师。在夏老师的本科课程上,他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氢能领域的研究发展现状、面临的瓶颈问题等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激发了我对于氢能的兴趣。比起“布置任务”,夏老师更愿意去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再一起商量着如何解决。这种“启发式教育”能让我们学生受益匪浅。

2.王静

       夏老师为人温和,与同学相处融洽。他的课堂氛围很轻松,他曾在课上播放《门捷列夫很忙》纪录片向我们介绍氢原子的研究发展以及氢能的研究进展,让我们对新能源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也更形象的了解到一些专业知识。此外,夏老师多次列举社会热点事件,告诫我们,在新能源发展很紧迫的社会背景下,身为材料学子的我们在做研究时更应该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夏老师无论在专业教学还是思政教育方面都是一个很好的老师。

3.刘彦彤

       夏老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始终以赤诚之心投身教育事业。他深耕专业领域,科研成果丰硕,同时始终保持谦逊好学的态度;课堂上循循善诱,善于用生动的案例点燃学生思维火花;课后更是耐心答疑,常常牺牲休息时间指导学生。夏老师不仅传授知识,更以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品格,真正践行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箴言。

4.郑靖涛

       夏老师多年来专注于科研领域,深耕于氢能的储存和制备研究中。在教学上,夏老师同样深受学生欢迎。为本科生讲授《氢能材料与技术》课程时,他巧妙运用丰富的案例,将复杂理论讲得通俗易懂,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参与度很高。

5. 宋世良

       夏老师的课堂很吸引人,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氢能源制取、储运、应用的场景与材料学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让我对氢能、储氢材料产生了浓厚兴趣。夏老师在专业深耕多年,有很深厚的知识储备,在他的课上可以学到很多前沿知识。

6.杨子曦

       夏广林老师是我本科生涯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位老师,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的课程风趣而不失严谨,幽默而不乏温度,从书本中来,向学生中走去。他是我心中的好老师,更是我坚定求学之路上的指明灯。

7.谢弛

       夏老师备课细致认真,对于同学们的疑问有问必答、耐心讲解。同时夏老师的知识储备充足,在课堂上不囿于书本知识,还会结合当前热点为同学们扩展,课堂氛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8.葛家吴

       夏老师是一位很好的老师,我曾上过他主讲的《氢能材料与技术》,这门课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在课堂上夏老师用严谨而不失幽默的语言,让我对于氢能材料与技术,甚至于社会发展的经济发展规律都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课上曾经有一个文献调研的作业,当时我还是个低年级的学生,什么都不会,最后做的结果也不是很好,但是夏老师没有批评我,而是耐心地给出了指导和改进意见。最终,我不仅对课程知识有了更加好的掌握,还得到了规范的学术训练,受益匪浅。

9.李晓宇

       夏广林老师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他的课堂总是充满活力,善于用生动的案例和清晰的逻辑将复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夏广林老师不仅教学认真,更让我敬佩的是,夏老师曾在课堂上教导我们,面对网络上很多有关氢能源的信息,我们都需要仔细甄别、判断真假。他的严谨治学态度深深影响了我,让我在专业能力和个人成长上都受益匪浅。

10.孙谢俊

       夏广林老师科研一丝不苟,做事细心;在生活中,夏老师对学生要求细致入微、严上加严,与此同时也对学生十分关爱。在夏老师所授的《氢能材料与技术》课程中,他授课细致,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精神贯穿日常工作。我从中深刻体会到了建立科学思维与逻辑体系的重要性。

寄语毕业生

 

       夏老师以生为本、以心育才,将知识带给学生,引导学生探索先进理论,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令学生获益匪浅。

转载自“复旦卿云歌”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