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中交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复旦答卷”,以昂扬奋进姿态迎接学校120年校庆,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基层筑梦·选调领航”师生实践团于4月17日走进上海市宝山区,通过实地参访、劳动实践、座谈交流,探寻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实践密码。从青年社区的安居样板到智能制造的创新车间,从科技转化的孵化苗圃到党群服务的民生现场,实践团在躬身实践中感知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脉动,探索人才成长与区域发展的双赢之路。
科创脉搏跃动间,探寻发展新密码
上午,实践团走访淞南镇芳草寓青年中心、上汽·国际工业设计中心与上海长江软件园,深入感受基层治理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成果。在芳草寓青年中心,温馨实用的居住设计、便捷高效的线上服务,以及“青年主理人共创空间”所展现的政企联动模式,体现了青年安居与社区治理的创新实践,彰显了人民城市理念。在上汽·国际工业设计中心,机械臂焊接、3D打印构件、轻量化建材等智能制造技术展现出未来智造的无限可能。在上海长江软件园,低空安全管控系统、菌群移植技术等前沿成果令师生大开眼界,“四链融合”等产业关键词引发了他们对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路径的深入思考。
座谈共话基层事,青春答卷写担当
下午,在罗店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团与基层干部、选调生校友开展座谈交流。镇经发办负责人系统介绍了罗店镇“科创+生态”双轮驱动的产业布局,解读了智能制造与乡村振兴的联动逻辑。农业农村办干部则以河道生态治理、非遗民俗活化等案例,阐释了“保留乡土肌理,激活文化基因”的实践路径。选调生校友们结合驻村经历,分享了一线工作的方法论和心得体会。学生代表和选调生校友围绕职业选择、基层实践、校地协同等方面进行提问交流。
田间实践耕希望,汗水浇灌成长路
实践团的最后一站来到远景村。青石板路与白墙彩绘间,实践团跟随选调生走访河道生态治理工程,记录“生态基网+水下森林”的技术原理。劳动实践中,成员们分工合作,除草组学习分层清理杂草,为野莓藤留出生机;清运组实践资源转化,将枯枝分类为导览牌、防护栏与种植基质;巡护组动态排查隐患,从草绳松紧到工具清点筑牢安全防线。在田间地头,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也感受到了乡土智慧的魅力。
本次社会实践中,师生走进基层治理一线,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脉搏,青年们用“思政大课堂”的理论知识为“帮着选调建基层”写下生动注脚。未来,学院将继续与宝山区深化校地人才培养合作,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务实举措,以实际行动提交“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复旦答卷,为迎接百廿校庆注入“有料”动能。
文案、摄影 | 贺子权
排版 | 田 英
审核 | 韩画宇
上海市杨浦区淞沪路2005号复旦大学江湾校区先进材料楼
icome@fudan.edu.cn
021-31243582
复旦大学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 维程互联D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