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风采

       2024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滨湖科学城考察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为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探寻党建引领发展转型升级的动力和路径,2024级博士师生实践团寒假期间赴合肥开展实地研学。

红色研学:从渡江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时如此强调。为深入了解这段辉煌历程,感悟人民的力量,研究生实践团的第一站来到渡江战役纪念馆。在纪念馆前瞻仰渡江战役总前委的雕塑,感受当年指挥千帆竞渡的雄才大略与宏伟气度;通过参观学习馆内丰富的历史资料、珍贵的文物展品和生动的影像记录,详细了解渡江战役的战略部署、战斗经过以及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

企业调研:走进产业前沿 探寻发展动能

       研究生实践团聚焦新质生产力和科技创新,先后走进维信诺科技、国轩电池、国风新材、安徽创新馆与科大讯飞等区域代表性企业与平台,实地感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脉动。

       在维信诺科技,团队了解了OLED显示技术从基础研发到柔性屏商业化的全过程,感受其打破技术壁垒、引领国产显示技术崛起的创新征程。

       在合肥国轩电池,公司绿色能源理念与技术迭代路径令人印象深刻,同学们在产线一线与工程师就锂电池核心工艺与产业挑战展开热烈交流,深入理解科研如何赋能“双碳”目标。

       在国风新材,公司围绕光刻胶、柔性线路板、导热石墨材料等“卡脖子”技术的攻关努力,展现了材料领域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探索之路。

       走进安徽创新馆,实践团通过模型实物与互动展示,全方位了解安徽在量子科技、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前沿领域的成果转化模式,深切体会到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

       在中国声谷核心企业科大讯飞,实践团近距离接触了讯飞星火大模型、“全国产算力”的成果展示及AI在教育、医疗、政务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体会到人工智能如何真正“走进生活、服务基层”。

座谈交流:校地同频共话人才发展

       最后,实践团与合肥市人社局、团市委、市科技局等多部门代表在市人社局会议室进行交流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人才引育、校地合作、产学融合”等主题深入交流,共同探讨青年成长与城市发展的协同路径。此次座谈加深了校地双方的互信共识,为未来协同育人、共育人才奠定了扎实基础。

       通过实地研学,实践团成员不仅拓宽了产业视野,更坚定了将专业所学与基层所需相结合的决心。同学们纷纷表示,前沿技术不再遥远,科研理想不再抽象,未来将进一步增强“知行合一”的意识,以实际行动诠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科研情怀,在基层沃土中绽放青春力量。

活动感悟

       此次合肥之行,有幸参观了维信诺、国风新材料、国轩电池、科大讯飞以及安徽创新馆。这一趟意义非凡的参观之旅,不仅让我领略到科技创新的磅礴力量,更在思想上给我带来了深刻的触动,让我对党员在科技创新领域的责任与使命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会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专业素养,努力将创新精神深度融入到每一次的研究与实践当中。我渴望用自己的所学,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为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添砖加瓦,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田仕嘉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我深刻感受到安徽作为创新驱动发展高地的魅力,也切身体会到科技进步对产业和生活的巨大改变。从材料科技到新能源技术,再到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每一个领域的探索都让我感受到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实践队员,我肩负着责任与使命。未来,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将创新精神融入我的研究与实践中,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蔡振坤

       本次合肥之行让我感觉受益匪浅,这次参观不仅让我近距离感受了合肥高新技术企业的蓬勃发展,也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在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本次对于企业和科技城的参观让我对合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作为一名材料科学研究生肩负的使命有了更深的理解。未来,我将继续以科研为载体,深入学习党的创新发展理念,努力将自己的研究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结合,为中国新材料产业和科技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晓洋


文案 | 蔡振坤、田仕嘉、劳显焯、张晓洋、王志杰

摄影 | 张晓洋、田仕嘉

排版 | 奚珉劼

审核 | 韩画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