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至9月1日,智能材料与未来能源创新学院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412名2025级新生,一场充满惊喜与温暖的大学之旅正式开启!
本科生迎新
8月31日早上八点,由2025级本科生辅导员刘彦彤、寻含章带领的“星光方阵”志愿者团队早已准备就绪——他们中有学术标兵、优秀党员、寝室模范,以热情与专业陪伴新生完成报到、领物资、逛科普展、打卡合影……许多同学在现场见到了“成材伙伴项目”中早已熟悉的伴学学长。开学前,他们已在线上开展多轮一对一学业指导、科研启蒙与生涯规划;而这一次,终于线下相见,笑容更暖,话语更亲。
更令同学们惊喜的是,校党委书记裘新、校党委副书记钱海红、副校长周磊亲临学院摊位,细致关心报到进展与新生状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院院长赵东元,党委书记于瀛,党委副书记许妍及导师吕银祥、黄镇,学工组长秦玉琪,辅导员范佳晨、庄业照也一同现身迎新现场,与新生、家长面对面交流,耐心解答初入复旦的各类疑问。
学术泰斗,亦是暖心师长。赵东元院士与新生亲切交谈时说:“大学不同于中学,一定要学会独立——不仅是生活,更是学习与思维上的独立。”“要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那时自会迸发无穷力量。”
学院更在迎新礼包与互动环节中埋藏巧思:专属帆布袋印有复旦与材能学院标志建筑,陪伴新生从第一天认识校园;种子纸门票象征“在材能生根发芽”,是新生活的纪念,更是成长的期许;互动打卡装置记录专属入学时刻——“我是第90位材能人”,数字跃动间,是仪式感,更是归属感。
傍晚,学院领导逐一走访新生寝室,细致询问生活适应、室友相处、学业规划等细节,并耐心回应每一个问题。辅导员也向大家介绍了寝室楼的精心布置:定制门牌配有“在线状态”原子按钮,发光点数提示寝室人数;楼层公共空间设置互动软木板,鼓励跨寝室共创与分享,让宿舍成为可书写、可互动、可归属的成长基地。除了寝室楼,子彬院学工办公室的布置也充满了巧思。它的设计是打造一个专属于材能学院的空间,院系特色的活动展板和文化墙营造浓厚的学科氛围。材能学院的学生可以在这里与老师的谈话谈心、自主组织活动,增强学院的凝聚力和学生对学院学科的认同感。
9月1日上午,第一次班会在H3308教室举行。关工委代表张群教授为新生提出三点建议: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积极探索材料学科前景,并鼓励大家保持好奇与求知欲。党委副书记许妍介绍了入党流程与“成材伙伴计划”,鼓励同学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主动寻求学长学姐的帮助。书院导师王珺、高尚鹏、郭艳辉、陆雪峰、宋云、王超与同学们亲切交流,分享科研心得与成长故事。副院长李巧伟详细介绍了学院专业设置、培养体系及科研项目,教务员黄郁芳也就选课事宜为同学们进行了细致解答。班会上老师们带来的干货让同学们久久回味,大家对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满怀期待。
研究生迎新
9月1日清晨的江湾校区微风拂面,迎新点早已热闹非凡。2025级研究生辅导员周爽、刘风梁、赖伟鸿三位老师,以及学院研究生会志愿者们早早守候,精心布置摊位,准备好iCOME折扇与学院吉祥物“匠匠”手办。他们仔细核对材料、发放证件、耐心讲解流程,用热情与耐心托举起每一份远道而来的期待。新生们手持KT版合影,记录下属于自己与复旦初见的难忘时刻。
迎新当天,学院的“人气明星”——吉祥物匠匠重磅登场,吸引了众多新生围观合影。匠匠以牛头虎身的独特形象亮相:既象征着材料“牛”人勤恳钻研的精神,也寓意着材料“虎”人志存高远、勇于突破的魄力。吉祥物之名“匠匠”,更寄托了学院对工匠精神的追求与对培养“大国工匠”的美好期许。
迎新现场,复旦大学副校长马余刚、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陈洁、江湾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罗英华等来到学院迎新点,考察现场迎新工作。他们与新生们亲切交谈,对学院用心布置的迎新氛围和周到细致的服务表示充分肯定,并寄语新同学:在新的起点上,不忘初心,笃行不怠,努力成为兼具学术高度与实践担当的复旦人。
学院党委书记于瀛详细了解同学们的报到情况与初入校园的适应状态,并与研究生新生辅导员交流。她勉励同学们要珍惜在复旦的学习科研时光,既要脚踏实地深耕材料科学前沿,也要胸怀家国担当,勇于探索突破,为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副院长李巧伟细致关心新生的报到情况,党委副书记许妍和研工组长韩画宇向辛勤付出的迎新志愿者们送上暖心茶饮。
迎新结束后,全体志愿者们合影留念。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温暖陪伴,为2025级新生们送上了最真挚的第一份“复旦记忆”。
为帮助新同学更好地适应复旦的学习氛围与生活节奏,学院将在9月5日在江湾校区廖凯原法学楼报告厅举行迎新大会,届时将详细介绍院史院情,帮助大家更快融入复旦大家庭。
未来已来,愿你在这里——智启新材,能创未来!